刷屏!新华社报道浙能迈领推动“绿色航运装备”走向世界
本网讯 多年来,浙能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能源“含新量”赋能产业“含绿量”。2018年6月,浙能集团抓住国际海事组织“限硫令”,成立浙能迈领全面开展船舶环保技术开发应用,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跨界延伸至海洋,开启了船舶环保技术研发的征程。
近日,新华社快看视频号、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财经客户端等平台聚焦报道浙能迈领以技术为基、以服务为翼,全力打造绿色航运全流程产业链闭环的实践与成就。

10月31日,新华社客户端报道《浙能迈领:数据背后的“小巨人”力量》。 浙能科环 提供

10月31日,新华财经客户端视频文字形式报道《浙能迈领:数据背后的“小巨人”力量》。 浙能科环 提供
报道原文:
浙能迈领:数据背后的“小巨人”力量
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浪潮正劲,浙江浙能迈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迈领”)交出亮眼答卷:截至2025年7月,其全球累计船舶脱硫塔订单突破1000套。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能迈领深耕船舶环保细分赛道,以技术为基、以服务为翼,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创新活力。
航运业的“减硫”需求,源于国际海事组织2020年起实施的“限硫令”。船舶燃料含硫量约为车用柴油的500倍,加装脱硫塔成为减排硫氧化物、守护海洋环境的关键路径,全球脱硫改造需求自此骤增。
早在2017年,浙能集团就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面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大型发电集团。2018年6月,浙能集团紧抓“限硫令”机遇成立浙能迈领,将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跨界延伸至海洋,开启了船舶环保技术研发的征程,让绿色技术真正“出海上路”。

图为正在进行脱硫改造工程的船舶。 朱凯 摄
科技创新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浙能迈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浙能集团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超低排放技术,创新迭代船舶脱硫技术:攻克形成了海水镁基二氧化硫吸收强化技术、紧凑型高效洗涤塔等一批科研成果,研发出了全国首套混合式船舶脱硫系统,并获全球九大船级社的运行认证;针对中小船型推出“露天塔房”型脱硫塔,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周期,从单一脱硫技术衍生形成一系列船舶改造高端技术和节能减排拳头产品。
硬核技术支撑下,企业市场表现持续攀升。2024年,浙能迈领节能环保产品总订单量突破2000套,订单总金额较2023年增长约22.4%,其中非脱硫新质生产力项目数量增幅达125%;截至2024年末,累计签订海外订单超15亿美元,截至今年7月,脱硫订单量稳居全球供应厂商首位。据测算其节能套餐可为单船减排20%,相当于为每艘船装上了高效“环保引擎”。
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浙能迈领更以优质服务赢得口碑。自船舶脱硫总包项目启动,该企业便聚焦船东全周期体验,推出随船勘验与随船试航两大特色服务。“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模块化预制,把尽可能多的设备、管道集中到模块里,进场前完成预制,进场后直接吊装安装。”工程师姚盛翔的介绍,道出了效率提升的关键。如今,浙能迈领已实现开式脱硫塔18天、混合式脱硫塔33天的安装周期,大幅缩短船舶停泊在港时间。

图为浙能迈领工作人员在脱硫改造工程现场。 朱凯 摄
快速响应、解决问题,是浙能迈领服务团队的底色。从晚上11点接到通知、凌晨1点安排新加坡登船的紧急驰援,到通过远程监控提前预判设备隐患的未雨绸缪,企业在全球布局的10余个售后服务网点,构建起“7/24 小时响应”的服务网络,提供从设计、制造、安装到运维的“一站式总包服务”。2024 年,营销团队跨越14个国家和地区,55次出海开拓70余家新客户,与国际知名航运公司携手完成千艘船舶绿色改造,年减4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相当于再造5.7万公顷森林。
不止于脱硫主业,浙能迈领正加速向绿色航运全产业链延伸。以船舶脱碳为核心,企业布局“电动船+低碳燃料船”赛道,推出轴带发电机、GHG 温室气体监测系统、DPS消白器等二十余项产品及服务。2025年,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辐射欧亚市场,在苏州打造船舶修造基地,创下49天完成修理改造的 “迈领速度”。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个船舶脱硫改造订单能带动80个就业岗位,让中国技术出海与属地发展同频共振。
“我们输出的不仅是设备,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正如浙能迈领相关负责人所言,未来,企业将继续聚焦绿色航运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坚关键技术,推动绿色项目落地转化,在绿色船舶自主配套、新型绿色能源应用等领域探索创新,全力打造绿色航运全流程产业链闭环,以“浙能样本”为全球航运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动力”。(新华财经:汪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