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能我能 以心向新 | 精诚守护!让胸前的党员徽章在电力保供一线闪光
一枚党员徽章戴在胸前,便如千钧之责系于心间。在电力保供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浙能温电一线共产党员,用汗水浸润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让胸前的党员徽章在一线熠熠闪光。
锅炉“老兵”三十六载淬初心
“党员徽章戴在胸前,心里装的是整个锅炉系统的安全。”说这话时,温电党员黄永杰正在温度高达45摄氏度的锅炉设备现场仔细巡检。这位1988年入职、1997年入党的老党员,已在锅炉专业深耕三十六个春秋。
黄永杰的一日工作通常从锅炉设备的巡检开始。他目光如炬,不放过每一个隐蔽的细节。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他俯身、侧耳、触摸、观测,对每一处管道连接、每一组受热面、每一台附属设备细致检查。高温扭曲了空气,却从未模糊他坚守的视线;汗水模糊了双眼,他用手背一抹继续前进。
“党员就是要啃最硬的骨头。”这是黄永杰常说的话。这位老党员的话语,正如锅炉中跃动的火焰,温暖而坚定。作为该公司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他主持参与过数十项技改工程。这些技术革新都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浙能温电党员黄永杰在精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李永辉 摄
隐患排查成为浙能温电党员黄永杰的日常重点工作之一。 李永辉 摄
仪控“尖兵”午夜守护显担当
深夜的工程师站,党员张家胜胸前的党员徽章正在显示屏光线下微微反光。“越是深夜,越要瞪大眼睛。我们精准一分,设备安全就多一分保障。”作为温电维护部仪控二班副班长,张家胜常常承担着深夜值班任务。
“8号机组C磨煤机一次风量异常波动,请立即处理。”凌晨2点,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工程师站里接到通知的张家胜一边盯参数,一边即刻与现场巡检人员沟通。通过调取历史数据,他判断分析可能是测点堵塞,便立刻深入深夜中的锅炉设备区域,及时消除隐患。
锅炉现场环境温度高,压力变送器偶尔会出现数据漂移。张家胜保持着严谨细致的专业态度,反复检查接线,认真测量校验数据。他说:“仪控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0.1的误差,都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慢慢地,张家胜的工装后背因汗水浸透形成一个独特的心形印记,仿佛便是他用"心"守护机组安全的证明。
浙能温电党员张家胜在高温下校验压力开关。 郑健安 摄
消缺后,浙能温电党员张家胜的背后洇出“心”型印记。 罗宜波 摄
燃料“工匠”迎难而上保口粮
输煤系统是能源保供的第一棒。作为温电燃料部机务专工,党员岑一洋的责任就是保障输煤设备稳定运行让机组“口粮”安全高效抵达“终点”。
岑一洋每日深入现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紧盯关键环节。煤场内闷热不通风,在里面待上半小时,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在输煤栈桥,岑一洋俯身仔细检查16A皮带边缘的磨损情况。这条皮带作为上煤“主动脉”,在迎峰度夏期间几乎不停歇运转,承担取煤入仓和提升库存的双重任务。在难得的皮带停运间隙,他通过眼看、手摸等方式,不放过任何一处磨损隐患,确保这条“能源生命线”畅通无阻。
巡查脚步不停,在B碎煤机旁,岑一洋反复监测设备振动值,汗水流进眼睛里,却因为煤灰粘在手上,只能用手背去擦。“振动数据是设备健康的‘晴雨表’,丝毫不能马虎。”他仔细记录下碎煤机各项运行参数,确保碎煤机能处于长周期平稳运行状态。这位青年党员,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输煤系统运行安全。
浙能温电党员岑一洋对碎煤机进行振动监测。 郑健安 摄
浙能温电党员岑一洋仔细检查皮带磨损情况。 郑健安 摄
党员徽章,是信仰的凝铸,是初心的映照。它时刻提醒: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是践行誓言的战场。浙能温电党员们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在最火热的一线奋力擦亮“浙能我能 以心向新”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