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浙能实践 | 浙能集团:逐“绿”向“新” 点绿成金

   作者: 奚金燕|江欣       日期: 2025-08-14   

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多年来,浙能集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让绿色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浙江能源”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两山’理念浙能实践”专栏,生动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浙能实践。


在杭州湾海域,风机群擎天而立输出绿色电能。 浙江新能 提供


盛夏时节,驻足杭州湾沿岸极目远眺,一排排风机群擎天而立,将海风化作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在千峡湖碧波中,滩坑水电站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汛期默默守护着瓯江流域百姓安全;在台州三门湾,省能源“绿保稳”工程——浙能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建设奋战正酣。

沿着时间维度,回望历史深处:从推动煤电低碳转型,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浙江能源的跃迁与变革深深地印刻“两山”理念实践轨迹。


在千峡湖碧波中,滩坑水电站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 张文 摄


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抓手、能源合作的主平台、能源供应的主渠道、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能源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20年来,浙能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能源“含新量”赋能产业“含绿量”,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从超低排放到船舶脱硫

书写绿色低碳发展的“浙能方案”


进入8月,高温天的“热辣滚烫”还在持续进行,用电用能需求随之攀升。8月8日,浙能集团单日发电量达7.57亿千瓦时,创下历史新高,较以往单日纪录增幅1.17%。这不断上翘的曲线,不仅是高温炙烤下的民生需求写照,更是浙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回望21世纪初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浙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大小工厂不断涌现,对电力的需求也迅速攀升。

200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浙能集团,开启了浙江大力发展能源的新篇章。发展至今,浙能集团总装机容量是成立之初的12倍多,居全国地方能源企业前列。

为了让发的每一度电更加绿色低碳,浙能集团大力推进传统煤电企业清洁高效生产,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大型发电集团。“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浙能嘉电四期扩建项目全景。 王侃 摄


浙能集团创新将该环保技术应用至船舶脱硫等非电领域,并推广至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6月,浙能集团抓住国际海事组织“限硫令”,成立浙能迈领全面开展船舶环保技术开发应用,成功打开了“超低排放”技术“出海上路”的全新篇章。

依托在脱硫塔领域的领先优势,浙能迈领积极拓展业务边界,不断优化绿色技术,获全球九大船级社认证,24小时全球响应售后体系覆盖亚洲、欧洲、北美等主要地区,截至今年7月脱硫订单量位居全球脱硫塔供应厂商首位。


从能源转型到产业升级

勇当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者”


科技创新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为推动能源转型“向新而变”,产业升级“向绿而行”,浙能集团积极做好“增量”和“存量”两篇文章。

近年来,浙能集团全力推进嘉兴电厂四期工程、浙能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六横电厂二期工程等省“千项万亿”工程,在省内百万机组率先启用了二次再热技术等环保新技术,节能提效环保效益显著。以六横二期工程为例,新投产的两台机组与该电厂一期一次再热高效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


浙能六横二期工程全景。 陈思颖 摄


既要守护绿水青山,又要创造金山银山,这曾是许多地方发展面临的时代考题,也是很多燃煤发电企业遇到的转型难题。在浙能集团,有着多年历史的传统火电也持续探索着向“绿”而行。例如,位于太湖之畔的浙能长电经过20年的探索,全力推进“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兼顾了环保、耗能和效益,闯出了一条循环经济的“火电路径”。

天然气进村入户、供能站遍布省内、大型风机迎峰舞动、光伏板整齐列阵……在加快发展环保火力发电的同时,浙能集团大力发展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能源化工等产业,产业版图日渐丰富,目前已成为全国能源产业门类最全的地方能源企业。集团新能源开发建设实现突破,截至2024年12月底,集团新能源装机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多。近年来,浙能集团着力发展海上风电,坚决擦亮“海上风电看浙江”金名片。


白马湖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白马湖实验室 提供


今夏,白马湖实验室携“海-陆协同新型能源体系”系列成果精彩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日本大阪世博会。聚焦能源与碳中和领域技术研发,浙能集团领建了省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该实验室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参与申报的“等离子体耦合电催化固氮技术”项目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为温和条件下绿电驱动的氨合成工艺提供了技术路线。

紧紧围绕省委“创新浙江”重要部署,浙能集团坚持以高水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浙能集团建设的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成为全球 14个 CCUS国际测试中心之一,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入选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集团还成功研制兆瓦级天然气混氢燃机,性能指标达到同类型机型国际先进水平。当下,浙能集团还积极探索能源领域“管理智能化”“产业智能化”“科研智能化”,以AI+能源擘画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从动力赋能到乡村振兴

探索浙能特色的“共富新路”


安吉境内群山连绵,村庄星罗棋布。为了让偏远乡村也能用上清洁天然气,浙能燃气安吉公司启动了“送气下乡”工程,率先探索“城乡供气一体化”。从第一缕蓝色火焰在安吉点燃,到如今管网穿梭于茶山竹海,浙燃安吉公司已为全县近10万户家庭、近700家企业提供天然气服务。

浙能燃气安吉公司安检人员正在老小区为用户调试天然气设备,确保用气安全。 周莉琪 摄


作为浙江省属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浙能集团坚决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决策部署,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在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浙能集团通过建设户用光伏“消薄”项目鼓起了村集体及村民的“钱袋子”。利用光伏项目收益提供的“第一桶金”,帮助郭塘村深挖资源禀赋发展月季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郭塘村月季共富工坊实现年产值近120万元,受益农户234户。

加快发展山区海岛县,是浙江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的重要抓手,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变量”之一。

为助力山区海岛县发展,浙能集团致力于持续提升山区海岛县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建成清洁煤电、LNG接收站、燃气管网等一批工程,推动燃气下乡、站点进村等民生实事落地,着力解决偏远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难题。

截至目前,浙能集团累计在山区海岛县投建成燃气管道约3000公里、投运综合供能站92座,为山区海岛县超10万户家庭、上千家工商业及企事业单位供应经济、清洁的天然气。



8月15日,中新社刊发《20年回眸:“两山”理念引领浙能集团逐“绿”向“新”》。 中新社 提供